1. 首页 > 星座性格解析 > 文章页面

古代的嫁妆一般是怎样的(古代的嫁妆一般是多少)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古代的嫁妆一般是怎样的的一些知识点,和古代嫁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古代彩礼与嫁妆都有些什么古代的嫁妆一般是怎样的我国古代的嫁妆标准是多少

古代彩礼与嫁妆都有些什么?我们都知道结婚有聘礼、有嫁妆这样的风俗。男方会给女方聘礼,女方父母会给女儿带着嫁妆陪送到男方家。那就来看看古时彩礼与嫁妆都有些什么。

古代彩礼与嫁妆一、彩礼物品均要记上红纸礼帖,其称呼宜双忌一,又多用喜、成、双等吉祥文字。

例如:谨具婚书成通、启书成封、聘金双封、盒仪成封、训仪成封、锦麟成楹、寿帕双福、色仙成端、金猪成首、喜羊成只、糖屏八拾、福丸满百、梦糖成盒、龙烛双辉。古时,男方准备彩礼通常按照以下规矩行事:

1、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古代新人的着装

2、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3、绣花鞋:鞋与“偕”同音,寓意夫妻相亲相爱,长相厮守,在花繁锦绣的美好岁月中白头偕老,共沐生活的瑰丽与芬芳。

4、压钱箱: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婚庆中女方送嫁礼品之一,借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收藏心爱珍品之物。

新人饰品

5、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6、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7、都斗: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

8、算盘:生活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计算工具,婚庆礼仪中的千足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能够合理的投资理财,赢得广茂财源。

9、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婚礼摆件

古代彩礼与嫁妆二、古代的嫁妆是女人的私有财产,也是女子在夫家的地位体现。

1、彩礼、聘礼是男方给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将聘礼也作为嫁妆给女儿,但不给也没问题,女方父母有全权支配。

2、嫁妆是给新娘子的,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媳妇的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而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正当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利。

3、女人去世后,她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这是因为从某朝代以后(忘记了是唐还是宋明),中国女子实际上有一定的继承权,而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婚鞋

4、如果女人被休离或者离开夫家,嫁妆自己带走,没有分割一说。

5、古代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媳妇还是会因为软弱被婆家霸占嫁妆,但这种事情如果有人告或传出去,婆家是要付出代价的。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小家庭),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特别“贤惠的”还用自己的嫁妆给丈夫纳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所有彩礼和嫁妆

现代婚礼中很多的传统都简化了,其实传统还是很有意思和讲究的,以前的嫁妆很讲究,古代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和合双飞,两片咬合象征龙凤结合)痰盂(子孙桶)子孙桶一般有三件:马桶,脚盆,水桶、马桶亦称子孙宝桶,寓意早生儿女健康聪明;脚盆亦称聚福宝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亦称财势宝桶,寓意勤奋上进事业有成!里面放红枣,桂圆,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龙凤碗筷作衣食碗,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丰衣足食之意)七十二套衣服(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嫁妆是给新娘子的,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媳妇的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而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正当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利。

我国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的事情,同时也与两个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传统婚嫁中,嫁妆是男女双方家族很关注的事宜,那么在古代,嫁女儿到底需要多少嫁妆呢?

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古代各项制度的典籍《周礼》有明确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这里说的“五两”是指“五匹”,意思是婚嫁中的男方女方送聘礼或嫁妆,总数不要超过五匹黑色丝帛的价值。可见,在2000多年前,国家为避免百姓婚嫁过度攀比是有预见和指导标准的。

毋庸讳言,以财富论婚姻是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陋习。在汉代,为避免出嫁的女儿在夫婿家受歧视、怠慢,女方要花大量金钱办嫁妆,久而久之形成风气,使一些小户人家吃不消。当时有个说法叫“盗不过五女之门”,意思是如果哪户人家养了五个女儿,要办嫁妆的话,非得倾家荡产,强盗也不屑去“光顾”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连强盗也不忍心去拿她们家的东西了。

从来都是富贵人家的嫁妆丰厚。皇家嫁女在古装影视剧中,很吸人眼球。作为天潢贵胄的公主的嫁妆自然非同一般,重要“嫁妆”之一就是立即给她“老公”来个响当当的“驸马”称谓,其后自然是官居显位,这或可称为“官位嫁妆”。同时,公主的财货嫁妆也让人眼花缭乱。《资治通鉴》卷251记载,公元869年,唐懿宗朝的同昌公主出嫁,因为她是皇帝最喜爱的女儿,不但立即提拔她的未婚夫为起居郎、驸马都尉,还给她准备了极其丰厚的嫁妆——一是将皇宫中所有宝贝随她挑选,“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二是送给她和新郎一座位于京城黄金地段广化里的豪宅,装潢极尽豪华,连窗户上都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贝,家里的一应用品器具也非金即银;三是给她“压箱钱”,“赐钱五百万缗”,也就是50亿文钱;四是还有一大批皇家用品,应有尽有。这样的嫁妆,非同凡响,正史上留下了记载。

同样在唐懿宗朝,还有一件关于嫁妆的事情,发人深省。时任大唐尚书省右丞的裴坦的儿子迎娶地方官员杨收的女儿,当时盛行“陪门财”,杨收觉得自己攀了门高亲,奉送了巨额嫁妆,陪嫁的器物用品也都非常奢华,“资送甚盛,器用饰以犀玉”。按理说,女方嫁妆丰厚,男方应该“笑纳”才是,但作为唐朝名臣的裴坦不是这样,他说:“这不是为我们家好,这是要害我们家啊!”命人当场将奢华的家具全部砸坏。虽然史书上没有写明,但由后来裴坦家没受牵连来看,杨家所送巨额嫁妆,裴家是没有完全收受的。因为,后来杨收在端州司马任上因受贿罪被赐死,“其僚属党友坐长流领表者十余人”,作为杨收亲家的裴坦却并没有受到牵连,后来还晋升宰相。

北宋熙宁朝以后有规定,除了皇帝的女儿出嫁由国库支取嫁妆钱,赵宋皇族有女子出嫁,国库也支付相应嫁妆钱。《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了皇室支取嫁妆的例子:宋徽宗的女儿福国长公主得到的嫁妆是“奁具凡二十万缗”,这二十万缗是个巨额数字,相当于2亿文钱,因为当时宰相、枢密使每月的俸禄才不过三百缗。据说,这嫁妆钱同北宋强盛时期相比,已经是减少了很多;还有一个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嫁的安康郡主,她的嫁妆是京城一座府邸,“又诏南库给金五百两、银三千两为奁具”。

对赵宋宗室女子,宋代也有嫁妆标准:“祖宗(宋太祖)元孙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谱系越远,皇室给的嫁妆钱越少,八世以后,就没有记载了。到了南宋绍兴年间,战事多开销大,国库紧张,皇帝下诏书将疏远的宗女的嫁妆又减了不少,而且还不能保证正常支付。因为没有像样嫁妆,致使这些宗女嫁不出去,“有司不时给,宗女贫不能行,多自称不愿出适者”由于没钱作嫁妆,这些与君主同宗的女子被迫成了“剩女”。由此来看,宋代婚姻是很讲究嫁妆的。北宋名臣司马光曾尖锐指出宋代婚姻注重钱财货物的情形:“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水东日记》记录了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郑氏家族的一份嫁妆标准:“奁租五百亩,奁具一十万贯(钱),十七界。”因婚嫁双方都是官宦之家,所以女方的嫁妆也颇丰厚,属于中产阶层吧。

再看景定三年(1262年)的一份嫁妆实物单子,很详细:礼书三缄,双金鱼袋,销金缬一疋(同“匹”),利市彩一疋,官绿公服罗一疋,画眉褐织一疋,转官毬须掠一副,叠金箧帕女红五事……

明代中期以后,婚配门当户对的观念荡然无存,婚配不问门第,专论聘财了,“今女家许聘,辄索财礼,男家既醮,乃论资妆,稍不如意,非过期不归,则妇归见斥矣”,如果没有令男方满意的嫁妆,即便订了亲,也不娶进门,或者娶进了门,也还会将妻子送回娘家,不讲夫妻情份。

婚姻重财的陋习在清代达到顶峰。《切问斋文钞》中叙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社会婚姻情况,“将择妇,必问资装之厚薄,苟厚矣,妇虽不德,亦安以就之;将嫁女,必问聘财之丰啬,苟丰矣,婿虽不德,亦利其所有,而不恤其他。”

《巢林笔谈》说了雍正年间一件涉及嫁妆的事,作者同一个朋友喝酒聊天,朋友跟他说,要给作者儿子介绍个对象,女方家是个富商,女孩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女方家承诺如能找个合适的夫家,愿意出嫁妆几千两银子,“奁资可得数千金”。可见,当时婚配是先将钱财货物讲论在前的,形同谈生意。但是,作者是个文人雅士,洁身自好,“予素持婚嫁不计聘奁之论”,所以,酒醒后,赶紧回绝了朋友的好意。

清代人卲长衡在《财婚》一文中对当时婚配有精准概括:“古人重嘉耦,今人重财婚。”

当然,也有开明的父母,《不下带编》中记载了一个善画的开明秀才,认为夫妻情趣投合感情好才是婚姻最重要的内核,他给女儿的嫁妆是他亲手画的一幅画,上面题诗:“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漫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卖与别人家。”老秀才几句诗道出了婚姻中的势利现象,同时也揭示了婚姻论财的荒唐可笑与悲剧。

应该指出的是,古代常常出现的婚配重财、嫁女论嫁妆,甚至以能否满足财货要求作为缔结婚姻首要条件的现象,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