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性格解析 > 文章页面

北宋宰相、政治家吕公著简介,吕公著是个怎么样的人

清平乐 里的隐藏的黄金家族 大宋第一名门的风光往事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北宋宰相、政治家吕公著简介,吕公著是个怎么样的人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北宋宰相、政治家吕公著简介,吕公著是个怎么样的人的知识,包括吕夷简的八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北宋宰相、政治家吕公著简介,吕公著是个怎么样的人吕蒙正的名言有哪些北宋宰相、政治家吕公著简介,吕公著是个怎么样的人

人物生平嗜学有行北宋时期的宰相韩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吕公著从小好学,以至废寝忘食。父亲吕夷简对他器重惊异,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后因恩荫补任奉礼郎,并进士及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任颍州通判,知州欧阳修与他结为讲学之友。后来欧阳修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询问宋朝学问德行之士,欧阳修首先以吕公著回答。后判吏部南曹,宋仁宗奖许吕公著淡于名利,赐给五品官服。又被任命为崇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寿星观营造真宗神御殿,吕公著说:“先帝已经有三神御殿,但不停地建立,岂不是祭祀没有丰厚父庙之义。”后进官知制诰,三次上疏辞谢。改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读。

濮议之争

主词条:濮议

宋英宗亲政时,加吕公著为龙图阁直学士。当时正议论追崇英宗生父濮王赵允让,有人建议称呼濮王为皇伯考,吕公著说:“这是真宗来称呼太祖的,怎能施于濮王。”等到下诏称亲,而且分赐讳号,吕公著又说:“称亲则有两个父亲的嫌疑,濮王讳可以避于陛下面前,不应与七庙同讳。”吕诲等人因此事被调离朝廷,吕公著说:“陛下即皇位以来,纳谏之风没有彰扬,而且多次贬退谏官,何以风示天下?”英宗未听从。吕公著便请求补外任,英宗说:“学士为朕所器重,怎能离开朝廷?”吕公著一直请求,被任命为蔡州知州。

因时劝谏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当时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之职,回到经幄。吕公著封还诏命说:“司马光因举职赐罢,这是为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尽其言。”诏令以告示形式直接交付阁门。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臣而废弃。希望陛下治臣的罪,来端正纪纲。”神宗示谕他说:“之所以流放司马光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学而已,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一直请求,最后被神宗解除了知通进银台司之职。

熙宁(1068年—1077年)初年,吕公著任开封知府。当时夏秋久雨,开封发生地震。吕公著上疏说:“过去人君遇灾,有的恐惧以致福,有的简诬以致祸。陛下以至诚待臣下,那么臣下思虑尽诚以回报,上下至诚而变异不消失的,从来没有。做人君主的只有除去偏听独任的弊端,而不被先入之语所蒙蔽,那么就不会被邪说所乱。颜渊问为邦国之道,孔子答以疏远奸佞之人为戒。大概奸佞之人惟恐不顺合君意,那么其势必容易亲近,正直的人惟恐不符合大义,那么其势必容易疏远。只有首先格王端正此事,没有事正而世不治理的。”礼官遵用唐代旧例,请求神宗五月临御大庆殿接受朝拜,因而上尊号。吕公著说:“陛下正超越汉、唐,追复三代,何必在阴盛的日子,为不符合礼义的朝会,接受无益的虚名?”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争论青苗

主词条:王安石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吕公著奉命编修《英宗实录》。六月,任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年),当时王安石正颁行青苗法,吕公著极言道:“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君主,没有失去人心却能图治,也没有能胁之以威、胜之以辩却能得人心的。过去所谓的那些贤能之人,现都认为青苗法是不对的,但发出议论的人把这一切诋毁为流俗浮论,难道过去都是贤能而现在都是不肖吗?”王安石对他的话感到愤慨。神宗让他荐举吕惠卿为御史,吕公著说:“吕惠卿固然有才能,但奸邪不可以任用。”神宗把这话告诉王安石,王安石更加愤慨,诬陷吕公著恶语中伤,神宗于四月初八贬吕公著为颍州知州。

熙宁八年(1075年),彗星出现,神宗下诏求取直言。吕公著上疏说:“陛下临朝希望治理国家,时日已经很久,但左右前后,没有人敢直言。致使陛下有想治理天下的雄心,但没有致治之实,这是任事大臣辜负了陛下。大概士人的邪恶正直、贤能不肖,已经素定了。现在则不是这样,前不久所荐举,认为是天下最贤能的人;但后来被贬逐,认为是天下最不肖的。其于人才既然反复无常,那么于政事也违背常理不加审慎了。古代为政,开始不为百姓所信服的有之,像子产治理郑国,一年后人们怨恨,三年后人们歌颂。陛下垂衣拱手希望成功,于此七年,但众人的陈述,与以前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陛下难道没有察觉吗?”

后被起用知河阳军,入朝提举中太一宫,调任翰林学士承旨,改任端明殿学士、知审官院。神宗慢慢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便涉及佛老之学,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此道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道?”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此,但惟独认为知人安民是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以权智驾御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

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四日,吕公著与枢密直学士薛向同知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劓刑、刖刑,吕公著说:“如果尝试这些还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便停止。当时西夏梁太后幽禁夏惠宗李秉常,朝廷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兴问罪之师,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举兵。”等到兴兵时,秦、晋二地民力大困,群臣们不敢上言,吕公著多次上奏兴兵的害处。

元丰三年(1080年)九月二十九日,吕公著任枢密副使。

元丰五年(1082年),吕公著因病乞求离职,于四月二十六日被罢为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不久,永乐城陷落(即永乐城之战),神宗临朝叹息说:“边地百姓疲敝如此,只有吕公著向朕说过而已。”便移其为扬州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将要立太子赵佣(即宋哲宗赵煦)时,神宗对辅臣说,应当以吕公著、司马光任师傅(指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

守成良相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初五,哲宗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听政,守旧派再度执政。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高太皇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斥去所有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诚然能得公允正直之士,讲求天下利弊,同心协力而为之,应该不难。”

吕公著到朝廷后立即上十事疏,认为人君即位,要修德以安百姓,修德最要紧的也是首先要办的是“学”。有十件事最为重要,这十件事是:畏天、爱民、修身、讲学、任贤、纳谏、薄敛、省刑、去奢、无逸。又请求备置谏官,以开言路。同年七月初六,拜尚书左丞。

元v元年(1086年)闰二月初四,拜门下侍郎。同年四月十五日,吕公著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当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一同建置,中书独为取旨之地。吕公著就请求事于三省者,与执政大臣共同进呈,取旨而各自实行。又执政官员通常几天在政事堂一聚,事情多由其长官决定,同事不得干预。至此,才命每天集聚,于是成为定制。

同年,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当时右司谏贾易因进谏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便只罢知怀州。吕公著退朝后对同僚说:“谏官所议论,得失不足言。看主上正值壮年,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是依赖左右诤臣,不可以让人主轻厌言事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

吐蕃首领鬼章青宜结长期为洮、河一带的祸患,他听说朝廷息兵省戍,暗地与西夏人合谋再取熙、岷州。吕公著上疏派遣军器丞游师雄以方便之策谕求众将,不过一个月,就活捉鬼章青宜结致于朝宫下。

哲宗在资善堂宴请亲近大臣,拿出所书写的唐人诗分赐给众人。吕公著就聚集所讲书中要语明白、切合于治道的,共一百篇进献,以备哲宗游意翰墨,作为圣学的帮助。

辞位薨逝

元v三年(1088年),吕公著恳辞相位,于四月初五被任命为司空、平章军国重事。自宋朝建立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的有四人,而吕公著与他的父亲吕夷简居其二,士人羡慕吕氏的荣耀。哲宗下令在东府南面建造府第,开北门,来方便执政大臣聚会议事。凡是三省、枢密院的职责,吕公著都得署理。每隔一天一朝会,到都堂,可不按时出门,这是特殊的恩典。

元v四年(1089年)二月初三(3月17日),吕公著逝世,终年七十二岁。高太后于接见辅臣时哭泣说:“国家不幸,司马相公(司马光)已死,吕司空又逝世。”痛惜怜悯许久。哲宗也悲痛感伤,亲到吕家祭奠,赐给金帛万计。追赠太师、申国公,谥号正献,亲自书写墓碑首为“纯诚厚德”。

屡复屡夺

绍圣元年(1094年),章为相,任命翟思、张商英、周秩任言官,议论吕公著更变熙丰法度,哲宗于七月十八日下诏削除他的赠谥,毁坏所赐碑。

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初四,哲宗再贬吕公著为建武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司户参军。

元符元年(1100年)五月二十三日,新即位的宋徽宗追复吕公著为太子太保。

崇宁二年(1103年)四月十九日,蔡京任右相时,徽宗下诏毁掉吕公著等人在景灵西宫的画像。又降为左光禄大夫,并吕公著等人称为“元v党人”,刻元v党人碑,禁止元v学术。不久复赠银青光禄大夫。

宋高宗绍兴(1131年—1162年)初年,封还吕公著的所有赠谥。

主要成就元v当国

主词条:元v更化

吕公著与司马光同属旧党,司马光在当政后,“尽废新法”。而司马光死后,吕公著继续采用司马光的做法,但他与司马光对于新法具体内容看法也有一些差别。吕公著对保甲法有保留,认为“止就冬月农隙教习,仍委本路监司提按,既不至妨农害民,则众庶稍得安业”。对此,司马光有非议,认为保甲法为害于民,应该“一切废罢”。

吕公著在科举上要求经义参用古今诸儒之说,不得专以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取士,也不得出题涉及佛老内容,不得以申、韩和佛学为学;恢复贤良方正科。《童蒙训》称其“专以荐贤为务”,他主政时,举荐了孙觉、李常、王存、顾临、程颢、张戬等人。

开启吕学

在宋代学术史上,吕公著开启了吕学端绪。吕公著一门登在《宋元学案》者有七世17人。吕公著重视教育,他在颍州时,欧阳修为颍州知州,焦千之客寓欧阳修处,吕公著招请焦氏为诸子之师。这个家族中,内有吕公著夫妇督导,外有焦千之等人的严格教育。他还多方聘请名师,吕氏家教促成吕学学风的形成。清人黄百家说:“吕氏家教近石氏,故谨厚性成。又能网罗天下贤豪长者以为师友,耳濡目染,一洗膏粱之秽浊,惜其晚年更从高僧游,尽究其道,斟酌浅深而融通之”。吕学至南宋吕祖谦而发扬光大,其流风所及,直至明清。

思想主张

吕公著自年轻时讲学,以治心养性为本,讲说尤精,语约而理尽。主要门人有邢居实及子吕希哲、吕希绩、吕希纯。他主张以儒学治国,称《论语》、《尚书》“皆圣人之格言,为君之要道。”从《论语》、《尚书》、《孝经》等儒家经典中,节治道要语百篇进呈。要求君主以“畏天命、爱民、修身、讲学、任贤、纳谏、薄敛、去奢、省刑、无逸”为座右铭。强调自古有为的君主,未有失人心而能图治;亦没有能用威胁、强辩而得人心者。应修德以安民。修德之要,莫先于学。君应以至诚待下,则臣下思尽诚以应上,上下至诚而变异未有不消者。只有人君去偏听独任之弊,而不主先人之语,则不为邪说所乱。颜渊问为邦,孔子以远佞人为戒。佞人惟恐不合于君,则其势易亲;君子惟恐不合于义,则其势易疏。故应先格王正事,未有事正而不治者。

历史评价

吕夷简:他日必为公辅。

韩琦:才偏规模小。

欧阳修:器识深远,沉静寡言,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公著性乐闲退,淡于世事。然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者也。

王安石:①具某官吕公著,冲深而能谋,宽博而有制,其器可以大受,而退然似不能言,故众人知之有所不尽。如蒙选用,得试其才,必有绩效,不孤圣世。②疵吝每不自胜,一诣长者,即废然而反,所谓使人之意消者,于晦叔见之。③晦叔为相,吾辈可以言仕矣。

司马光:①每闻晦叔讲,便觉己语烦。②晦叔进用,天下皆喜,以为治。

赵顼:吕公著之于人材,其言不欺,如权衡之称物。

高滔滔:①积德之门也。②邦国不幸,司马相公既亡,吕司空复逝。

苏颂:司空一代宗,累叶清风振。继父汉韦平,致君古尧舜。时叹人云亡,上嗟天不。

吕希哲:正献公每事持重近厚,然去就之际,极于介洁。其在朝廷,小不合,便脱然无留意。故历事四朝,无一年不自列求去。

王称:以夷简为父,而公著为子,其谋谟事业有大过人者,盖夷简善任智,而公著则持正以成天下之务,贤于父远矣...吾宋之韩吕氏,皆以相业世其家,呜乎!盛欤。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司马光、吕公著在哲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赵与时:吕文靖之老也,以司徒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每有军国大事,与中书、门下、枢密院同议以闻。正献之老也,复以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曾令绰之为签书,宣靖犹康宁,遂就养东府。士林尤以二家为盛事。

脱脱:公著父子俱位至宰相,俱以司空平章军国事,虽汉之韦、平,唐之苏、李,荣盛孰加焉。夷简多智数,公著则一切持正,以应天下之务,呜呼贤哉。其论人才,如权衡之称物,故一时贤士,收拾略尽。司马光疾甚,谆谆焉以国事为托,当时廷臣,莫公著若也审矣。追考其平生事业,盖守成之良相也。然知子之贤而不能荐,殆犹未免于避嫌,而有愧于从祖云。

王夫之:牛之斗虎,已毙而斗之不已,牛乃力尽而死。安石既退,吕惠卿与离叛而两穷。吕申公、司马温公以洎孙固、吴充,渐起而居政地。

全祖望:庆历以后,尚有诸魁儒焉。于学统或未豫,而未尝不于学术有功者,范蜀公(范镇)、吕申公(吕公著)、韩持国(韩维),一辈也。

赵翼:若吕氏奕世勋猷,辉映史册,可谓极盛矣!而公著于重圭袭组之后,不以门阀自高,益能守正不挠,为时名相,尤不可及也。

轶事典故不仗父势

吕夷简主政时,吕公著从故乡寿州(今安徽凤台)来京应试,他穿戴破旧,谦让如同寒门子弟一样,见到他的人虽然喜欢他的仪容举止,却也并未感到惊奇。等到他离开后,经询问得知是吕公著,才惊讶感叹。

以牙还牙

吕公著曾以翰林学士身份馆伴契丹使者,使者颇为凶悍狡黠,与吕公著谈论时多次谈及北宋朝廷政事。吕公著也选了一段契丹的隐密询问说:“北朝(契丹)曾经试进士,出《圣心独悟赋》,赋没有出处,为什么呢?”使者感到谔然而说不出话。

简重清静

吕公著为人庄严持重,心性纯正恬静,大概是天性使然。他平日居处时无疾言厉色,对于歌舞钱财荣耀,淡泊无所喜好。暑热时不挥扇,寒冷时不烤火,并影响了其婿范祖禹、孙婿赵演。

与王安石

吕公著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好,王安石待他如兄长,王安石能言善辩,没有人与之抗衡,唯独吕公著能以精辟的见识和简洁的言语制服他。王安石曾说:“疵吝每不自胜,一到长者面前,即废然而反,这就是说使人打消自己的念头,这一点在吕公著那儿体现得最充分。”又曾对人说:“吕公著为相,吾辈可以谈论做官了。”后来王安石得志,受到重用,以为吕公著必定会帮助自己,但吕公著却数次公开上言,陈述他的过失,因此二人交情不终。

八字铭言

吕公著曾于坐右写“不善加己,直为受之”八字。

颇好禅理

吕公著素来喜好佛学,等到他为相后,追求施政不繁苛,很少与士大夫交谈,只有能够谈论禅理的,大多能够随从为客。热衷于仕进的人往往戴幅巾、穿道袍,天天游于禅寺,模仿僧人、谈说理情,来标榜自己。司马光素来不喜佛,吕公著常常劝他多留意,并说:“所谓的佛,学习的人只是崇尚它的观点的简要罢了,并非一定要每件事都要熟习,做方外人啊。”

吕蒙正的名言有哪些

有一出名的名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知道出处在哪?

吕蒙正《破窑赋》中的第一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吕蒙正自小过的就是贫穷的生活,其实他的家庭不算穷,他的父亲吕龟图,曾任后周起居郎,母亲刘氏出身于莱州的名门望族。

此人情况:吕蒙正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青年时中了状元,入官场后三次拜相,其名作《破窑赋》激励了很多寒门学子。

言归正传:下面先来分享其名言为好~~

出自吕蒙正的名言有许多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

1、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分;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吕蒙正《寒窑赋》

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吕蒙正《寒窑赋》

3、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寒窑赋》

4、人贫志短语言低,马瘦毛长无力嘶,得意猫儿雄似虎,失群鸾凤不如鸡,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命里未逢君且待,宽宏大量成富贵。——吕蒙正《破窑赋》

5、时虽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荣华之日。——吕蒙正《破窑赋》

6、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吕蒙正《寒窑赋》

7、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中;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吕蒙正《破窑赋》

再找一点吕蒙正名言: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2.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雄鸡扇翼,飞不过鸦。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3.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4.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

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5.时也,命也,运也!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6.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7.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8.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吕蒙正《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评价其人

像这样一个人,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极高的,他是宋朝有名的宽厚温良之人,对下谦恭有礼,宽容有度,对上敢于直言相谏,据理力争。这里还流传了个他敢说真话的小故事:

有一年正月十五,宋太宗大宴群臣。喝到高兴处,宋太宗开始自夸:“五代的时候,生灵凋丧,周太祖从邺南归,官吏和百姓都遭到抢掠,下则有火灾,上则彗星出现,观者惊恐畏惧,当时认为天下再也没有太平日子了。朕亲自总揽政事,万事大致得到治理,每当想到上天的赏赐,导致这样繁荣昌盛,就知道国家的治理与混乱在乎人为。”在座的大臣纷纷鼓掌表示赞同之际,只见吕蒙正起身,离开座位走到太宗面前说:“皇帝所在之处,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经看到城外不出数里之地,饥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里这个样子。希望陛下从近处看到远处,才是百姓的幸福啊。”宋太宗听了这话,大为扫兴。

好了,关于北宋宰相、政治家吕公著简介,吕公著是个怎么样的人和吕夷简的八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北宋四朝宰相文彦博 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